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文艺观察|文艺: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发布时间:2021-08-25 作者:文新达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百年征程,正道沧桑。1949年3月,当党中央从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必将在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远行之人,必有故事。回望来时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党领导下的中国文艺始终同党的上下求索、同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紧维系、休戚与共,以鲜明的红色底色留下了革命文艺的光荣传统,积累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丰富经验,创造了新时代文艺的宝贵成就,一路上有艰难、有牺牲、有奋斗、有收获,明白了从哪里来、为谁而来、去往何处,让后来者得以从中汲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看清脚下路,“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在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攀登新时代文艺高峰的征途上,难免面临困难挑战、困惑迷茫,必须始终在党的旗帜引领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确保社会主义文艺前进的正确方向。眺望前行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书写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当代史乃至未来史的重大使命和职责,犹如船到中流、行至半山,一路上必定风高浪急、崎岖不平,只有奋楫争先、永不停步,才能行稳而致远。


走好新的赶考路,需要有力回答时代命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创作只有因时而兴、乘势而变,观照现实、裨补时阙,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穿越时空的恒久影响力。纵观百年来的中国文艺,无论是五四时期《狂人日记》《雷雨》《女神》等蕴含的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精神,抗日战争时期《风云儿女》《黄河大合唱》《四世同堂》等高扬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岩》《创业史》《青春之歌》等洋溢的刚健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色彩,改革开放时期《乔厂长上任记》《在希望的田野上》《天云山传奇》等传达的解放思想、团结奋进的改革创新精神,还是新时代以来《流浪地球》《战狼》《山海情》《大江大河》等所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可以说,这些优秀作品无一不是对时代进步精神的传神写照,无不是对当时时代课题的铿锵回答,成为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创造历史,推动时代前进的有力思想武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文艺工作者必须勇于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历史逻辑,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生动表现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用精品力作去反映和描绘新时代的新伟业。


走好新的赶考路,需要真诚回应人民期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更要热爱人民。在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上,始终闪耀着“人民”二字,正是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一代代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切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用自己的艺术创造为人民画像、为人民立传、为人民礼赞,生动诠释了人民文艺的根本特质和精神风骨。“名高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是碑”,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是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应当遵循的价值坐标和创作方向。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这个“大地”就是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文艺工作者要扎根广袤的祖国大地,深植人民生活的沃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切地感受和贴近人民之心,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如同智利诗人聂鲁达在《中国大地之歌》中的深情告白,“中国大地,我想同你讲话,只用大地的语言,只用水稻的绿色语言,只用深红色的火焰的语言”,创作真正属于人民的作品,交给人民来审阅。


奔赴新的赶考路,需要自觉经受历史检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赶考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永葆“赶考”初心,践行“追梦”使命,是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的接力赛。百年来,无数令人尊崇敬仰的文艺名家大师,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高贵的人格操守,把自己的名字与经久流传的文艺作品一起,共同书写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和榜样。新的赶考之路已经启程,青年一代文艺工作者要胸怀对祖国人民的真情挚爱,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树立美好远大的艺术理想,牢记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昂首阔步、一往无前,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文艺作品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交出厚重而精彩的答卷。


来源 | 《中国艺术报》

审核 | 吕 欣  刘宏艳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