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中国文艺家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图书>学术>艺术学>正文
图书BOOKS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作 者:叶朗 了解作者详情
  • 出版日期:2016-10-26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190-2285-3
  • 价 格:35元
在线购买 收 藏
图书详情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25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囊括了作者近年关于文化、美学、艺术和人文教育的思考。作者认为,一个有着高远的精神追求的人,必然相信世界上有一种神圣的价值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神圣价值并且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正是这种信念和追求,使他们生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生发出对宇宙人生无限的爱。从这一视角,全书着重探讨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分析和思考了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同时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三个系的系主任,后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主要著作:《美在意象》(《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意象照亮人生》《胸中之竹》《欲罢不能》《燕南园海棠依旧》,以及《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总主编)、《中国文化读本》(合著)、《文章选读》(选编)。




目 录



前言

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建设文化强国要注重精神的层面

——在中国美术学院的讲演

从四个层面谈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传统美学的巨型思想库

——《中国历代美学文库》前言与后记

关于加强中国传统艺术研究的建议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基础性工程

人文学科新的创造与“接着讲”

中国美学在21世纪如何“接着讲”

美在意象

——美学基本原理提要

“意象世界”与现象学

当代学者的历史责任和精神追求

诗重“声情”

——关于诗词格律问题的一封信

宋词:最心灵化的艺术

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

属于我们的《牡丹亭》

书法形式美直接诉诸人的灵魂

对我国艺术当代发展的两点思考

——看潘公凯画展《弥散与生成》

灵魂渴望向高处飞升

不是自己的生命所在的地方就没有真艺术

中国美学对当代设计开拓新的空间的启示

引领全社会重视艺术教育

使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造成一种新的风气

我为什么编一本《文章选读》

“美学散步”沙龙的文化氛围

丰子恺灌溉了几代青少年的心灵世界




后 记

这个论文集选进我近几年写的关于文化、美学、艺术和人文教育一共二十七篇文章。分为四辑:

 

第一辑两篇文章,谈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一文指出,“和”的哲学和开放、包容的精神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建设文化强国要注重精神的层面》是一个讲演,谈了我对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这几年我在不同的场合曾反复谈过,很多报刊都发表过我这方面的文章。

 

第二辑九篇文章,谈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从四个层面谈中华美学精神》是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美术馆的讲演,从美的本体、社会生活的美、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境界这四个层面谈“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中国美学在21 世纪如何“接着讲”》是我在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上的讲演,指出中国美学在21 世纪的理论创造,关键是要在美学理论的核心区域提出一个比较稳定的理论核心,“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就是这样一种尝试。《美在意象》一文是我的《美在意象》一书(黑白插图本书名《美学原理》)的提要,也是我对“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的基本概念和命题的一个概括的论述,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我在美学理论核心区域的一些原创性的思想。《“意象世界”与现象学》一文试图说明,“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不仅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而且和西方现当代美学特别和现象学也有沟通之处。

 

第三辑十篇文章,是对于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若干分析和思考。《诗重“声情”》一文,论述了中国美学关于诗歌的美学本性的一个重要观点。在中国现当代的文学理论界和诗歌界,这个观点被很多人忽视了。《宋词:最心灵化的艺术》是《中国文化读本》第二版(2016 年)中补写的一节。《中国文化读本》是我和朱良志教授合写的一本书(2008年),当时由于时间匆忙,书中只介绍了唐诗,没有介绍宋词。这次出第二版,由我执笔补写了宋词。介绍宋词的文章和著作很多,这篇文章和过去诸多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我们采用了中国美学的视角。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是一个永恒的灵的空间,是自我最深心灵的反映,是艺术家人格性情、生命情调、心灵姿式、心灵节奏的直接的表现,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我们感到,宋词也许最能体现宗先生说的中国艺术的这种特色,宋词是宋代文人人格性情、生命情调、心灵姿式、心灵节奏的直接的表现,可以说是一种最心灵化的艺术。《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是2003 11 月我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昆曲艺术考察团,赴全国各地昆曲院团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写的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最核心的思想是提出确立由国家扶持昆曲事业的方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昆曲艺术的纯正的经典品位。

 

这一辑的文章在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评论中,提出了一个思想,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也必然会产生当代的大师、当代的经典。发现当代的文化大师、艺术大师和当代的文化经典、艺术经典,把它们照亮,乃是21 世纪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课题。第四辑六篇文章,谈人文教育和美育。这些文章都强调,人文教育和美育的灵魂,是引导受教育者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这些文章也都强调,要提倡大学生重视学习文化经典、艺术经典。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

 

由于收进这个文集的论文是不同时期分别发表的,所以这些文章不可避免有一些重复的地方。在收进这个文集时,我对重复的地方做了删除,但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性,有些重复不能完全删尽,这点要请读者谅解。这些文章有时会有重复,还有一个原因。我这几年写的文章,以及在一些研讨会的发言,无论涉及什么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着眼点,就是我们的美育、人文教育和整个学校教育,我们的当代文化和当代艺术,都要引导青少年和广大群众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的很多文章和发言都会谈到这一点。我举办的学术活动也是如此。例如这几年我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6 号“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举办的“美学散步”文化沙龙,不论讨论什么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引发参加沙龙的朋友们去追求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有情趣的人生,去追求美的神圣性。这是“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的灵魂。我想,这也是我这本论文集的灵魂。所以,我就用“更高的精神追求”这几个字,作为这本论文集的书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