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文艺观察|抢抓历史机遇 网聚新时代文艺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1-04-15 作者:文新达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互联网已经成为培育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文联组织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新的历史方位育新机、开新局,就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带来的历史机遇。这既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不断推动深化文联改革的必然选择,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新时代文联工作要求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道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中国文联秉持“全国文联一张网”理念,将“网上文艺之家”建设作为中国文联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推进实施了网信建设第一个“三年规划”,大力推动“互联网+”在文艺和文联工作中的建设应用,让全国文联系统“互联网+”建设实现整体改观,成为“全国文联一盘棋”格局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动体现。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互联网+文艺”“互联网+文联”“互联网+协会”理念及行动更加广泛深入,网络直播、VR展厅、在线评奖、“云展演”、新媒体矩阵等一系列创新应用平台全面发力,在疫情倒逼下主动作为,助力全国各级文联迅速融入并切实引领网络空间以艺战“疫”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文联十届六次全委会工作报告强调,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必须成为文联组织今后的常态化工作模式,对中国文联继续把“网上文艺之家”建设应用引向深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今年3月,中国文联印发网信建设第二个“三年规划”《全国文联“网上文艺之家”建设工作规划(2021-2023)》;4月,组织召开全国文联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第一个“三年规划”实施成绩,部署第二个“三年规划”工作任务。文联网信建设的接续推进,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文艺工作和群团工作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顺应“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大势,实现文联系统网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更是文联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又一重大举措。


文联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做人的工作”。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5G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迭代更新,让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文联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途径如果不做深刻改变,或者改变速度跟不上时代脚步,就不可能在互联网时代有效发挥作用。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文艺的创作方式、传播方式、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审美方式同样发生深刻改变,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深刻变化,不能在这种变化中主动应变、积极求变,就不可能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在网信建设第二个“三年规划”和工作部署中,中国文联要求文联系统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统一思想行动,把握发展现状,补齐短板弱项,增强系统观念,强化组织保障,丰富发展“网上文艺之家”建设应用,以用促建,体现效能,顺应“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化趋势,引导“网上文艺之家”成为全国文联系统在新时代开展工作的“主抓手”、职能运行的“大动脉”。


我们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中国文联网信建设第二个“三年规划”开启之际,全面深化“网上文艺之家”建设和应用正在扎实稳步推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文化强国、网络强国目标已经吹响进军号,全国文联系统须共同发力、主动融入,切实建好用好“网上文艺之家”,网聚新时代文艺正能量!



来源 | 《中国艺术报》

审核 | 吕 欣   刘宏艳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