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文艺观察|以深化改革成效汇聚文联发展新力量
发布时间:2021-03-03 作者:文新达 点击次数:208 打印 字号:TIT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和指示批示,为推动包括文化在内的新时代改革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文联深化改革工作是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群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文艺事业、文联工作,《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和《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对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确立了目标任务,绘制了文联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近年来,中国文联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变思维、换思路,调机构、转职能,取得积极成效。广大文艺工作者呈现出新风貌新作为,文艺界展现了新气象新创造,文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日益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体力量。


党中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联深化改革也进入到守正创新、乘势而上的关键时期。2021年,中国文联将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深化改革工作成效是一次全方位的回顾检阅,对巩固拓展改革成果,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增强文联组织发展动力活力、开创文艺界人民团体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文联深化改革的第一位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和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文艺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文艺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表明,文艺的繁荣发展,其根本保证是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当前,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仍有很多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破除制约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堵点解决难点疏解痛点,其政治前提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只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文艺工作的时代主题和文联组织的职责使命,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谋划深化改革,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高度落实改革任务,才能推动改革工作行稳致远。


实践证明,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提升质量和水平是推进文联深化改革的基本任务和试金石。文联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文联要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履行文联组织基本职能,在行业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是党和人民赋予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只有积极适应文艺新形式、把握新规律,延伸工作手臂,加强行风建设,加强文艺评奖评论,推动出精品出人才;多做暖人心、聚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实事,不断增强文联的组织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才能推进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实践证明,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增强基层文联活力是推进深化改革的坚实基础和生命线。许多文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一线,是改革开放的记录者和践行者。作为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加强新时代基层文联组织建设是改革的关键点。我们应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督促地市级文联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县级文联全覆盖,不断提升改革的整体效应。只有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深入调查研究,推广典型经验,坚持协调联动、有力有序,调动文联系统和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改革实践,才能保障改革工作大有作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文联深化改革正处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增强政治上的团结、思想上的共识、行动上的一致,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一定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文联组织深化改革答卷,以文艺界崭新的面貌共迎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


来源 | 《中国艺术报》

审核 | 吕 欣   刘宏艳



全部评论 我要评论
  • 暂时还没有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