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文艺观察|心怀“国之大者” 勇于担当作为
发布时间:2021-02-23 作者:文新达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指出,群团组织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走在时代前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建功立业。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所谓“国之大者”,就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社会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事。它解决的是站位上、思想上、认识上的格局问题、高度问题,体现的是党和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国之大者”成为高频词,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大局观、讲政治、抓落实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新时代文联工作者的重要遵循。


心怀“国之大者”,文联工作者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立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善于把文艺文联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行动,把党中央精神体现到谋划工作、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推进落实的实践中去,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组织重大主题文艺创作,运用文艺的独特形式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充分发挥文艺工作在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心怀“国之大者”,文联工作者必须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对文艺文联工作和文联工作者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面对文艺工作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面对文艺创作生产格局、人民群众审美要求新变化,面对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的变化,文联工作者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聚焦“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切实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通过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更多国内外受众受到艺术熏陶感染,得到心灵滋润滋养,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心怀“国之大者”,文联工作者必须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文联组织具有艺术门类齐全、文艺资源丰富、文艺人才荟萃、社会联系广泛的特点,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贯彻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和文艺文联工作的决策部署,要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落细落实落到位。以文联深化改革为契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力强化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以机关带协会,以上级文联带动下级文联,致力于破解制约文联工作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增强文联组织的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延伸工作手臂,扩大服务范围,探索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定,为文艺工作者成长成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大力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紧紧抓住行风建设这个“牛鼻子”,研究推动文联组织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的措施手段,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追求德艺双馨,引领良好社会风尚。


开启“十四五”,踏上新征程。全国文联系统广大干部须心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脚踏实地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 | 《中国艺术报》

审核 | 吕 欣   刘宏艳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