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四川卷》的编纂工作自2018年6月在重庆秀山启动以来,经过一年半时间的不懈努力,几易其稿,多次增删,优中选优,层层研审,现在终于面世了。这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的示范卷,也是歌谣的首卷。我谨代表歌谣卷专家组向辛勤编纂、严谨工作的四川民间文艺工作者表示诚挚敬意!
四川是文化的大省,也是歌谣的大省,既有无限丰富、历史悠久的汉族歌谣,也有藏、彝、羌等多个兄弟民族的歌谣,为此四川歌谣卷分别编辑了汉族歌谣分卷和民族歌谣分卷。本次出版的是汉族分卷,主要收录了四川地区的汉族民间歌谣。按照出版《大系》的范例,本卷分劳动歌谣、生活歌谣、爱情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和儿童歌谣六大类,基本实现了四川地域全覆盖。在具体作品的选编上,则选编了具有地区代表性、流传久远、传播度广、认知度高的作品,选入能够真切地反映四川民间生活各个方面的作品。
四川临江环山,地形多样,既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麦浪滚滚稻米金黄,山花烂漫,茶叶飘香,也有川江渡船,岷江波浪。因此劳动歌中,既有栽秧歌、薅秧调、薅秧锣鼓,也有川江号子,更有川味浓郁的采茶歌和刺绣曲。在仪式歌类别中,既有喜悦加严肃的建房歌,也有貌似神秘的诀术歌,更有姑娘离家的哭嫁歌和老人做寿的寿诞歌。在生活歌中,既有旧时代的苦情歌、乞丐谣和长工叹,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激情谣和新生活歌,乃至理想歌、诙谐谣。总之,通览全书,读者会认同四川歌谣是激情,是诘问,是认知,是儿童的成长曲,是夫妻的离别情,是蜀山蜀水的交响曲,是峨嵋与锦江的对答谣,是千百年来川人的心语。
作为示范卷,本卷在编选原则上,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规范和要求。本着民间歌谣可歌可谣的真实,对应《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特定范畴,以歌谣为主,辅以民歌,歌与谣的比例为1比5。民歌则带有乐谱,同一乐谱如果歌词较多,最多选入三种不同歌词,尊重和体现了一地民歌小调往往一调多词的习俗。在体例上歌谣和民歌混编,按照类目编入,先谣后歌。版本为16开双排,页数与其他卷页数略等。在内容来源上主要参考了省、县、乡卷已有的歌谣集成,辅以近几年发现和采录的优秀作品,配以歌手演唱现场照和歌手的照片,并且附有一定量的录像资料,不仅图文并茂,更是实现了立体性和科学性。
川谣用川语,川歌有川音。本卷体现着原始的地方的真实性的同时,也注意到普通话传播的现实需要,书中通过数量不等的注释,解决了歌词中的问题,对方言和俚语以及当地特有的词汇和用语进行了说明。同时,在每一类别前面,对不同的类别做出了定义,对首次出现的概念、术语加以简要介绍,具有学术分类的严谨性。歌谱规范统一,避免了重复类似。最后通过附记,对采录时间、地点和说唱者表述完整、规范统一,体现了编纂者对读者的耐心和责任,起到了示范卷应有的示范意义。正所谓,川谣言心声,川歌传真情,川军做表率,后续更专精!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歌谣”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