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川谣言心声,川歌传真情——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四川卷·汉族分卷》
发布时间:2019-12-25 作者: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四川卷》的编纂工作自2018年6月在重庆秀山启动以来,经过一年半时间的不懈努力,几易其稿,多次增删,优中选优,层层研审,现在终于面世了。这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的示范卷,也是歌谣的首卷。我谨代表歌谣卷专家组向辛勤编纂、严谨工作的四川民间文艺工作者表示诚挚敬意!

  四川是文化的大省,也是歌谣的大省,既有无限丰富、历史悠久的汉族歌谣,也有藏、彝、羌等多个兄弟民族的歌谣,为此四川歌谣卷分别编辑了汉族歌谣分卷和民族歌谣分卷。本次出版的是汉族分卷,主要收录了四川地区的汉族民间歌谣。按照出版《大系》的范例,本卷分劳动歌谣、生活歌谣、爱情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和儿童歌谣六大类,基本实现了四川地域全覆盖。在具体作品的选编上,则选编了具有地区代表性、流传久远、传播度广、认知度高的作品,选入能够真切地反映四川民间生活各个方面的作品。

  四川临江环山,地形多样,既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麦浪滚滚稻米金黄,山花烂漫,茶叶飘香,也有川江渡船,岷江波浪。因此劳动歌中,既有栽秧歌、薅秧调、薅秧锣鼓,也有川江号子,更有川味浓郁的采茶歌和刺绣曲。在仪式歌类别中,既有喜悦加严肃的建房歌,也有貌似神秘的诀术歌,更有姑娘离家的哭嫁歌和老人做寿的寿诞歌。在生活歌中,既有旧时代的苦情歌、乞丐谣和长工叹,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激情谣和新生活歌,乃至理想歌、诙谐谣。总之,通览全书,读者会认同四川歌谣是激情,是诘问,是认知,是儿童的成长曲,是夫妻的离别情,是蜀山蜀水的交响曲,是峨嵋与锦江的对答谣,是千百年来川人的心语。

  作为示范卷,本卷在编选原则上,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规范和要求。本着民间歌谣可歌可谣的真实,对应《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特定范畴,以歌谣为主,辅以民歌,歌与谣的比例为1比5。民歌则带有乐谱,同一乐谱如果歌词较多,最多选入三种不同歌词,尊重和体现了一地民歌小调往往一调多词的习俗。在体例上歌谣和民歌混编,按照类目编入,先谣后歌。版本为16开双排,页数与其他卷页数略等。在内容来源上主要参考了省、县、乡卷已有的歌谣集成,辅以近几年发现和采录的优秀作品,配以歌手演唱现场照和歌手的照片,并且附有一定量的录像资料,不仅图文并茂,更是实现了立体性和科学性。

  川谣用川语,川歌有川音。本卷体现着原始的地方的真实性的同时,也注意到普通话传播的现实需要,书中通过数量不等的注释,解决了歌词中的问题,对方言和俚语以及当地特有的词汇和用语进行了说明。同时,在每一类别前面,对不同的类别做出了定义,对首次出现的概念、术语加以简要介绍,具有学术分类的严谨性。歌谱规范统一,避免了重复类似。最后通过附记,对采录时间、地点和说唱者表述完整、规范统一,体现了编纂者对读者的耐心和责任,起到了示范卷应有的示范意义。正所谓,川谣言心声,川歌传真情,川军做表率,后续更专精!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歌谣”组组长)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