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仲呈祥:对中华戏曲的挚爱与见识
发布时间:2018-07-11 作者: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最近几年,中国文联出版社一直在坚持出版中国艺术学文库,各个艺术领域的研究著述已面世60余种。编辑冯巍博士很早就约我出一本论戏曲的文集。我本普通戏迷,于戏曲谈不上有什么深入研究,爱好而已。但冯巍与我有师生兼同事之谊,催之再三,却之不恭,于是胆大妄为,将自己观戏的一知半解,结集成册,姑且名之为《门外谈戏》,以求教于方家。

我与戏曲结缘,源自童年。家母乃杭州人氏,酷爱京剧、越剧。记得吾幼时,家里最喜庆的日子,便是逢年过节,母亲省吃俭用,买好戏票,带我们姐弟去看戏。而平常对我们的教育,也喜欢一边哼着京剧《三家店》那段将身儿来自在大街旁的老生经典唱段,向我们动情地述说着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和儿想娘来泪双流的母子深情和中华孝道。看完《甘露寺》,又总是潇洒地唱着乔玄那段马派的劝千岁,给我从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一直说到差不多半部《三国演义》故事。

 

后来,耳濡目染,我竟修炼成了小戏迷,周日总是一早就钻进戏院旁的那家新华书店,站在敞放着一排中国京剧剧目丛书的书架前,一本一本熟读以至背诵《追韩信》《失空斩》《辕门斩子》等自己看过的、喜欢的京剧的剧本。那时的周日午场,票价减半。我总是把有限的零花钱凑齐,去买一张楼厢后排最低票价的丙票,待到开戏后又悄悄溜下来,跑到堂厢前排靠边未卖出去的高价票空座位上享受甲票待遇。再后来,长大了,由于爱好,有幸与几位京剧演员交上了朋友,于是便开始被他们夹带着去白看戏了。我的一点戏曲功底,盖源于此。

 

待到成人进京就业之后,先师从朱寨先生学过当代文学史论,又师从钟惦棐先生习过电影美学,还自己弄过电视艺术评论,直至2006年从中国文联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才又蒙文化部领导和艺术司同仁关照,让我有缘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国京剧节等重要活动的观摩和评选,使我对戏曲的一点童子功又重新焕发青春,砥砺磨练,以门门懂一点,样样皆不精的独特视角写了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肤浅文字。如今回想起来,能有眼前的这本《门外谈戏》,确实与这些经历有密切关系。

 

本书的上篇乃我关于学习、领悟、践行中国化、时代化、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尤其是习近平文艺思想,思考戏曲现状及其发展的篇什。自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起,党中央主管文艺的领导就强调要继承发展中华戏曲艺术。李瑞环、丁关根等领导同志都高度重视、深刻理解继承发展中华戏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他们高屋建瓴,发表讲话,出台文件,举措得力,梨园大幸。或久久为功,积廿年余力倡导并主持完成460余出京剧音配像工程(后又发展延伸为京剧像音像工程);或着意久远,亲力亲为创办一期又一期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戏曲事业薪火相传的栋梁之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强调要传承发展中华戏曲,并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在这样振奋人心的大好形势下,敦促我留下了这些门外谈戏的粗浅文字。

 

下篇则是我对鉴赏过的剧目的单篇评论。即兴而为,不免单薄浅陋,但集在一起,亦可反思自己戏曲文化思想的学习轨迹。而附录确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双百方针与艺术民主》与《戏曲是否应以现代戏为主》两篇系20世纪70年代末的习作,前篇与吴野先生合作;后篇是我在《人民戏剧》发表的处女作。原文虽不免稚嫩,但照附于此,录以备考,也是不愿遮丑。二是,对中国电视戏曲作出了独特贡献的主持人白燕升,在山西电视台创办的电视戏曲栏目《伶人王中王》中,邀戏曲各剧种领军人物和名家同台竞技,各美其美,又相互切磋,美人之美,卓有成效地彰显了中华戏曲美美与共的佳境,因此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大奖星光奖戏曲栏目大奖,在戏曲界和广大戏曲观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我荣幸地受邀连续三届担任评委,现场对参赛的各位戏曲剧种的领军名家的名段进行评点。也许正是因为站在门外品评戏曲,视点不同,见解别异,竟引起了戏曲界和观众的注意。《伶人王中王》编导组的同志还创造性地把我的评点以诗行的形式记录下来,增色不少。有演员与观众朋友来信、来电索要,为答谢并就教于大家,现将前两届评点记录诗稿加工整理,附录于此,庶几更能体现一点自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戏曲的挚爱与见识。

 

 

文章转载自:文艺报  2018年5月14日  第4版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