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当代民间文学理论的系统梳理和整体检视——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理论(2000-2018)·第一卷(总论)》
发布时间:2019-12-25 作者: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如果以1918年的歌谣运动为起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其中的理论研究也堪称百年光景百年新。自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理论已经日渐臻于学术上的理智之年,因而亟须系统梳理和整体检视。当此之时,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理论(2000 - 2018) ·第一卷(总论) 》 (以下简称《理论卷》 )应运而生,恰好在一定程度上适合这样的学术需求。

  我对《理论卷》的编纂工作有一个简单的愿景,即以理论的方式来编理论,不能仅仅把以往发表过的相关文献加以单纯的年代排列和简单归类,而是最好能够再现理论本身走过的精神轨迹,在一定意义上反思并重构理论发展的逻辑轨辙。这就需要编选者一方面具备理论上的甄选眼光和判断力,另一方面体现实事求是的学术公心,使入选的文章既有广泛的包容性和涵盖面,又有理论上的标志性和代表性。

  如今, 《理论卷》的编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的期待。该卷并没有简单地按年代排序,而是从理论理念和价值关怀上对近二十年来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的重要成果做了重新分类和总体反思。 《理论卷》专门收录对民间文学进行整体定位和定性、为民间文学研究提供价值理念、核心概念和视角、视野、维度等方法论的总论性文章。该卷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论” ,主要探讨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的社会背景和发展条件,分为“时代与国情”“学科史启示”“ ‘非遗’语境”三组论文;第二部分是“基本理念:对象与学科” ,包括“对象界定:主体、事象与日常生活”“特性与价值”“学科定位”三组文章,主要呈现对民间文学研究对象及其特征以及学科本身的新认识;第三部分是“理论范式” ,主要包括“范式意识”“顾颉刚范例”“文本研究”“表演理论”“口头程式理论”以及“实践民俗学”六组论文,集中展示新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话题;第四部分是“传承发展” ,主要探讨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间文学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包括“遗产保护”“转化利用”以及“多媒体与网络时代”三组文章。

  这样的布局安排显然也是对这个时段民间文学理论的解构和重构。它一方面体现了编选者对时代脉络的理论把握,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兼容并包的理论慧心。编选者以学术思想含量和理论含金量为取舍标准,力求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因而也收录了一部分具有理论意识却不一定具有很强理论性的文章;为了使《理论卷》的框架更具整体性和完整性,编选者在以民间文学理论文章为主打的前提下,也适当兼顾了一些与民间文学密不可分的民俗学理论文章。由此就使《理论卷》成为对新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第一次重点呈现、系统梳理和整体检视,并且使它基本上涵盖了当代民间文学理论发展的多个面向和重要问题,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坚持广泛性和代表性相结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萃取经典、服务当代”的编选原则和价值理念。一卷在手,新世纪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整体走向就如握掌中,可谓“旧文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茶” 。 《理论卷》直观地向我们表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在近二十年以来已经甩掉理论落后的帽子,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具备了不容小觑的理论体量,也再次有力地印证了恩格斯的先见之明:“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无法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在这里,问题只在于思维得正确或不正确,而轻视理论显然是自然主义地进行思维、因而是错误地进行思维的最可靠的道路。但是,根据一个自古就为人们所熟知的辩证法规律,错误的思维贯彻到底,必然走向原出发点的反面。所以,经验主义者蔑视辩证法便受到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唯灵论中去了。 ”

  当然,由于篇幅所限等原因, 《理论卷》也难免有遗珠之憾。比如,有关民间文学法律保护问题的研究,是非遗时代以来对“民”的个体权利做出的前所未有的理论论证,尽管篇目不多,但无论是否主张保护,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当代民间文学理论的新拓展和新进步,可惜《理论卷》未见涉及。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比如:不同民间文学理论范式之间是否具有以及如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理论分类的布局安排如何体现这种内在的统一性并且如何在逻辑上从弱关联变为强关联?尽管《理论卷》已经在谋篇布局、篇目取舍和“序言”“概述”等方面体现了编选者的慧眼独具,但在今后各卷的《导言》 、编选原则和理念中,还需要对这些理论难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更加明确地落实到各个编选环节中去,从而更好地体现《理论卷》的理论价值。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文学理论”组副组长)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