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2016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出版发布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7-06-01 作者: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2016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宣传片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编写、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2016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于5月25日在北京出版发布。


在出版发布座谈会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16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委会副主任陈建文发表讲话,介绍了《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编撰初心、基本情况、意义价值、新的期待和要求、今后努力的方向。陈振濂、王一川等专家学者,韩新安、董耀鹏、王仁刚、向云驹等中国文联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和中国文联出版社有关负责同志发言。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主持座谈会。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编委会执行副主任夏潮为新书揭幕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副主编 周由强


专家发言



据悉,《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在保持既往三年的叙述结构、编辑体例和文字风格的基础上,对报告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努力在扩大视野、突出重点、分析研判等方面创新突破,以期更好把握和反映2015年中国艺术发展的全貌。四年来,《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每年都会作出一些新的尝试,以增强报告的导向性、学术性和影响力。在2014年增加的“中国文艺评论发展报告”获得较好社会反响之后,在2015年又新增“2015中国艺术发展大事记”,客观记录和全面反映2015年中国艺术发展状况。


与会专家在研读《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的基础上,深入研讨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文艺现象,对文艺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重大主题文艺创作,互联网+艺术深度融合,理性与繁荣的艺术市场等热点问题都进行了学理分析。专家们普遍认为,在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由高原向高峰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客观、理性、科学地盘点分析年度艺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意义重大、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



附:《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部分重点摘要

 

人民之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回望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一带一路”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词,唱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的时代壮歌。中宣部等五部委在2014年末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在全国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各方面文艺人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文艺采风和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设立专项基金,加强组织协调,保证了“深扎”活动的有效推进。一年来,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深入基层,组织各类主题活动一百多场,参与活动的文艺工作者一千多位,足迹遍布全国17个省区市66个基层活动点。地方各级文联和志愿者协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两千多场次,参与文艺工作者近七万人,直接受益群众三百多万。专家认为,波澜壮阔的基层生活,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袤的创作舞台和不竭的创作源泉。

 

创新之路:互联网+艺术深度融合


2015年以来,网络文艺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深刻塑造了新的文艺发展风貌,互联网与艺术的互动前所未有地紧密与频繁。虚拟艺术(VR)、人工智能(AI)、众筹、跨界、全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新技术全面融入艺术创作传播消费全过程。互联网以迅猛之势渗透影视行业的制作、营销、发行等全产业链,构建出一个具有活跃增长力的互联网影视生态圈。诸多互联网公司继续以密集的资本运作抢滩电影产业。“IP”(即知识产权的英文词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概念广受关注,热门IP的崛起促生了全新的影视内容生态。网络剧、网络电影迅速发展,体现出对传统电视剧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的突破与创新。

 

评论之翼:建构中国理论话语体系


《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着力构建清晰牢固的艺术理论脉络,形成讲观点、重评论,好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的书写态度和方式,力图成为艺术创作与理论发展的“风向标”和“导航仪”。加强改进文艺工作,离不开深厚的学理支撑。近年来,文艺理论定力不足、文化自信缺乏、学术话语自主性不强、评价标准缺位等问题,单纯以西方文艺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以西方美学为标准思考中国文艺问题、套用西方话语解释中国艺术的创作实践等现象,还比较明显。随着我国艺术学学科规划和基础理论建设的强力推进,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等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文艺研究成果转化渠道和平台更加开阔,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文艺界、学术界、理论界的科研力量进一步整合。文艺理论评论将更多地深度介入文艺现场,展开多学科多维度研究,有望构建起一整套植根于中华美学精神、同时又能与西方理论话语体系对话的中国艺术理论与批评话语,孕育出文艺批评的中国学派。

 

人才之本:深入开展文艺研修培训


着眼于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有关部门加大文艺人才培训力度,人才培养、艺术教育成为热词。中国文联大力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培训,深入实施中青年文艺人才研修培训工程,共举办中青年文艺人才、地县级文联负责人、少数民族文艺家等各类研修班13期,培训学员700人次。举办青年戏剧创作会议、曲艺创作高级研修班、音乐创作座谈会、丝绸之路曲艺采风创作、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训班、西部书法新秀研修班、国学修养与书法高研班、中青年文艺评论家研修班等。中国文联还加大了对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的联络服务力度,开展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思想状况调查,召开“北漂”“上漂”“横漂”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创作状态、就业情况、专业诉求等,提高团结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新文艺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艺术素养、知识能力。

 

行风之窗:文艺界树立新风正气


2015年来,加强文艺界行风建设形成最大共识。按照中央要求,中国文联要在行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文联会同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彰冯远征、梁鸿鹰等一批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时代楷模”弘扬正能量,“德艺双馨”倡导好风尚。《摄影工作者自律公约》《中国音乐工作者自律公约》《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中国书法工作者行为守则》等纷纷发布。同时加强文艺维权工作,积极参与《电影产业促进法》等立法工作,编写出版《捍卫名誉—文艺界名誉权典型案例评析》和《法律知识100问》,举办曲艺版权保护、魔术著作权保护研讨会,依法维护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一年来,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艺术震撼力的精品佳作涌现,一批有理想、有水平、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名家新秀走在前列。

 

艺术市场:理性与繁荣


2015年,以影视为代表的艺术市场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电影行业率先吹响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号角,在文化产业中树立了供给侧改革的标杆。“小镇”成电影票房增长新亮点,“小镇青年”成为重要观影群体和评论引导对象。众筹作为新的融资模式,进一步渗透到影视、戏剧、音乐、舞台剧、艺术品交易、游戏等多个领域,介入文化产业生产、消费、传播等各个环节,产生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系列“现象级”案例。文艺消费真正走向人民群众,走入寻常百姓家。艺术品交易市场则呈现理性回归趋势。文艺领域特别是艺术市场也需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主线。文艺评论建设正在成为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协
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系列丛书:

《2015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ISBN:978-7-5190-1182-6

定价:68.00元









《2014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ISBN:978-7-5059-9770-7

定价:68.00元

《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ISBN:978-7-5059-8580-3

定价:68.00元

《201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ISBN:978-7-5059-7910-9

定价:68.00元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