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中国文联所属单位201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发布时间:2015-05-13 作者:中国文艺网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根据工作需要,中国文联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


  本次招聘共涉及中国文联所属9家单位共23个岗位,详情请见《中国文联所属单位201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需求表》(附件1)。


  二、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志于从事文艺事业;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身体条件,其中,专业要求以报名者最终学历所学专业为准,同时须取得相应的学历、学位;


  4.应届毕业生须为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定向、委培)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5年应届毕业生,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须符合进京落户条件,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须具有北京市城镇户口;


  5.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0年5月以后出生);


  6.具备岗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三、报名方法


  1.报名方式。报名采取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报名人员应将报名所需各项材料统一制成电子版,打包发送至所报单位指定的电子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明报名者姓名和所报单位及岗位。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2.所需材料。2015年应届毕业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校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盖章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校级教务主管部门盖章的《成绩单》、《应届毕业生报名表》(附件2)和所报岗位要求的相关等级、资格、资质证明材料;社会在职人员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居民户口簿(如为户口卡须附集体户首页复印件并加盖管理部门公章)、《社会在职人员报名表》(附件3)和所报岗位要求的相关等级、资格、资质证明材料。


  3.报名时间。2015年5月11日至5月19日。


  四、考试安排


  各招聘单位按照公布的岗位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审查结果及笔试、面试安排由各招聘单位另行通知。


  五、有关要求


  1.报名人员要在报名表中注明常用通讯方式,并且保持畅通。


  2.在参加招聘过程中,如果确定退出或被其他单位录用的,要及时与所报单位沟通,以免影响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3.凡在招聘过程中,弄虚作假、舞弊、隐瞒事实或有其他妨碍招聘工作正常进行行为的,取消报考资格,情节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监督电话:010-59759850、59759830


  中国文联人事部

2015年5月11日


     查看原文:中国文联所属单位201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附件1:中国文联所属单位2015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需求表

     附件2:应届毕业生报名表

     附件3:社会在职人员报名表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