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文艺界>正文
文艺界LITERATURE & ART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一行来中国文联出版社调研
发布时间:2023-05-29 作者: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5月18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带队赴中国文联出版社调研



5月18日,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带队来我社调研出版工作,了解主题教育开展情况。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陪同调研,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出版办)主任暴淑艳、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汤鸿卫等有关领导参加调研。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


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


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出版办)主任暴淑艳


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汤鸿卫


中国文联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兴主持座谈会


李屹一行走访考察了文联社工作场所,看望慰问一线职工,召开调研座谈会,与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中国文联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兴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上,尹兴以《保持战略定力 做强出版主业 推动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为题,从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现以党建强队伍、促业务的目标;坚定目标定位,推动出版主业跨越式发展;弘扬企业精神,不断激发企业活力等三个方面全面汇报了文联社主题教育、出版工作和整体经营情况。主题读物出版中心主任胡笋,财务部主任、第二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刘筠,《美丽中国》杂志社社长祝琳华,主题读物出版中心编辑李民,人文教育编辑部主任张超琪,重大项目部项目助理刘雷等6名同志作为职工代表发言。


中国文联出版社主题读物出版中心主任胡笋发言


中国文联出版社财务部主任、第二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刘筠发言


《美丽中国》杂志社社长祝琳华发言


中国文联出版社主题读物出版中心编辑李民发言


中国文联出版社人文教育编辑部主任张超琪发言


     中国文联出版社重大项目部项目助理刘雷发言


李屹充分认可出版社“以出版服务中国文联工作大局,努力把出版社建设成受人尊重的知名出版品牌”的目标定位,充分肯定近年来出版社的改革措施和工作业绩,就进一步推动出版社改革发展提出工作要求。李屹强调,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和工作抓手,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把好方向,守住出版底线,增强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要做精本版图书,壮大出版主业,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国家大局服务。要抓党建、强支部,强管理、带队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要加强班子团结,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顾大局、讲团结、勇担当、敢管理、严律己、甘奉献,带领全社干部职工不断开创文联社工作新局面。

出版社领导班子成员姚莲瑞、程翔云、邓友女、王柏松和部门负责人、支部书记、职工代表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