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资讯>专题>正文
专题TOPICS
中国·四川抗战文化研究丛书
发布时间:2015-09-09 作者:文联社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IT
《中国·四川抗战文化丛书》为四川省政府重点课题。2012年立项,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持,召集四川省从事现代文学、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的资深专家分卷撰写而成。



选题意义


抗战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抗战文化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八年抗战,四川是大后方核心之地,也是抗战文化的主战场。抗战文化的重点在四川。可以说,把四川抗战文化搞清楚了,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就基本搞清楚了。因此,研究四川的抗战文化,不仅具有四川特色,更具有全国影响和世界意义。


同时,抗战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过去文学史、文化史对此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遑论研究的深入,这是中国现代文化研究的缺失。 从中国现代文化史来看,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有三个高峰:五四时期、左联时期、抗战时期。不容否认,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不同的特点和意义,但相较而言,抗战时期更为辉煌。战争会毁灭文化,这在国际上不乏范例。可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没有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毁灭还促使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四川的抗战文化在战火的硝烟中谱写出历史新篇章,这正是中国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表现。今年正值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四川抗战文化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正因此,四川省政府立项资助研究抗战文化,多卷本“中国·四川抗战文化丛书”已经撰写完成,即将付梓出版。这部书凝聚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及省内多家院校学者们数年心血,参加撰写工作的都是在这方面多年深耕,研究有成者。写作过程中作者们走遍四川抗战文化遗迹,多次与台湾学者、日本学者交流,召开多次国际学术研讨。同时在《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长年开辟“抗战文化研究”专栏,吸引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尊重历史,用材料说话,是本套书研究的基本原则。作者们筚路蓝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研究,注重调查、实录与秉笔直书,写出了九部有学术创见、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很多方面填补了学术空白。相信这套书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各卷内容及作者简介



《抗战文化运动史》

作者:文天行

即将出版


内容简介:

抗战文化运动是里程碑似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化运动。它绵延的时间长,内容非常丰富,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为抗战的胜利与五星红旗插上天安门城楼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全书有《分期》、《基本特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化运动委员会》、《广泛的纪念活动》等20章。


作者简介:

文天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多年从事中国抗战文学和文化的研究,被学界公认为抗战文化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出版了多种抗战文学与文化方面的著作。



《大轰炸中的重庆陪都文化》
作者:苏光文
出版时间:2015.8
ISBN:978-7-5190-0242-8
定价:78.00元


内容简介:

 抗战时期重庆为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陪都有五年半时间遭受日军飞机近万次大轰炸。然而,这座城市与民众在大轰炸巍然屹立,悲壮而绚烂,成为战斗中国的象征。本书共十一章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大轰炸中的重庆陪都文化活动如文化组织机构、新闻传媒、文化思想论争、对外交流和文化成果,如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宗教的著述文字。同时,把重庆陪都文化放在中国抗战文化和世界反法西斯文化层面去考察,追寻其共时性特征及其重要作用;还把重庆陪都文化放在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层面去考察,追寻其历时性关系及起的承传作用。重庆陪都文化在大轰炸中依然得到了大发展大提升。


作者简介:

苏光文,西南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63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至今。苏光文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多的精力与时间用于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学的研究。先后主持“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教育部社科课题和国家社科课题。



《中国·四川抗战时期的美学家研究

作者:苏宁

即将出版


内容简介:

全书25万字,撰写以朱光潜为首的几位美学家抗战时期活动在大后方的历史足迹与美学创建。朱光潜、宗白华等人堪称中国现代美学的先驱,是中国现代美学史的主要支撑。全书展现一代美学家在抗战中的痛苦与彷徨及其复杂的精神历程,探索身处战争危机中的美学家们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寻找拯救国家民族的良方,在时代源流与民族意识中完成诗性的嬗变。同时,以大量第一手材料,呈现中国美学在苦难中艰难前行的步伐,从某个角度撬开中国现代美学史,填补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某种空白。


作者简介:

苏宁,北京人,四川大学哲学博士,“中国·四川抗战文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研究领域:美学、文艺学;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承担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四川省重大课题。



《电影与抗战

作者:王菱

即将出版


内容简介:

《电影与抗战》一书重点研究抗战时期的电影与抗战的关系。通过对抗战电影在大后方不同发展阶段的状态及相关问题的解决等具体史实的考察,力求呈现抗战电影发展的全貌,同时展现抗战电影对抗战胜利、西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戏剧本身的影响。抗战时期四川的电影与戏剧的交切是大后方时期一个醒目的文化现象,其中电影与戏剧的交融主要表现为电影人进入话剧领域,从事话剧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成为大后方戏剧运动的中坚力量。这也是大后方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影与抗战》将通过对抗战时期大后方一手文献资料的研究,来还原抗战电影的真实面貌,将抗战电影纳入与相关性文化活动的动态联系之中进行考察和评价。


作者简介:

王菱,上海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现当代文学。



《四川抗战文化地理学研究

作者:冯宪光、魏红珊、马晶

即将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地理学角度研究抗日战争引起的中国政治地图和文化地图的变化,它使处于中国西南的四川成为战时大后方,赋予四川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中心地位,四川的地理空间和人文历史的优势承载了中国文化的重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谱写了中国现代文化历史的辉煌篇章。同时战争也改写了四川的文化地理面貌,给四川留下了若干抗战文化的历史遗址,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因子,使四川在抗战以后迄今的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本书从文化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深入挖掘四川抗战地理空间造就的抗战文化实绩,着力探索抗战文化在四川遗留的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对四川当代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在学术上具有创新性,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冯宪光,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文艺学、文艺理论、文艺美学。

魏红珊,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

马晶,女,汉族,湖南湘潭人,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学地理学、抗战文学。



《四川抗战小说史》

作者:陈思广

出版时间:2015年8月

ISBN:978-7-5190-0239-8

定价:4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抗战时期四川作家的小说创作为例,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四川抗战小说的审美品格与创作风貌,深入分析了四川抗战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历史价值与伟大意义,揭示了四川抗战小说对于当下的现代启示,为人们重新认识四川抗战文化的历史价值提供了新视阈。


作者简介:

陈思广,男,新疆库尔勒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及小说研究。



四川抗战哲学

作者:李北东

出版时间:2015.8

ISBN:978-7-5190-0240-4

定价:58.00元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部比较系统、完整地反应以四川为中心,抗战时期中国哲学的发展及活动历史的著作。内容涉及四川抗战前的文化生态,抗战期间四川哲学中心地位的确立,中国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交流,哲学流派对抗战的态度和互相间的学术论争,哲学家群体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哲学视阈中的抗战,哲学与抗战的关系,西方哲学著作的进一步译介等等。成果也是一部反思抗战的专门著作。

作者简介:

李北东,四川三台人,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四川抗战新诗史

作者:段从学

即将出版


内容简介:

全书在中国政治中心因抗战而转移到四川这个宏大背景之下,紧扣学校内迁、报纸出版两个基本动力,在勾勒中国现代新诗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发生和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以大量丰富的史料,呈现了四川诗人在抗战时期如何成长、壮大而为中国新诗的中心群体的历史过程。全诗资料丰富详实,可读性强,发掘了不少此前很少有人关注的诗人和诗歌现象,在揭示中国现代新诗历史复杂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为撰写“地方性”文学史,提供了新的尽可能。


作者简介:

段从学,云南大姚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抗战文学与文化、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自1993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出版有专著《“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穆旦的精神结构与现代性问题》等。



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文学的文学地理学研

作者:马晶

出版时间:2015.8

ISBN:978-7-5190-0241-1

定价:4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章。

第一章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文学中心的区域整体研究。涉及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文学中心的区域形成、重庆戏剧文学区的区域特征两个方面。

第二章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文学的地理生态分析。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地理状态、政治地理格局、军事地理格局等四个方面的变化给重庆戏剧文学活动带来的影响。

第三章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文学的空间问题研究。从旅渝剧作家活动地点和演出活动地点两个方面来研究戏剧文学活动的空间分布。另外,还探讨了戏剧文学的空间扩散问题。

第四章地理感与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文学的文学地理景观研究。从陪都、家乡、国家空间体验三个方面来研究剧作家的地理感和文学地理景观形成的关系。


作者简介:

马晶,女,汉族,湖南湘潭人,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学地理学、抗战文学。

热门标签:
好书推荐
  •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

    作者:叶朗

    简介:一个有高远精神追求的人,相信世界上有神圣价值的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价值并在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本书由此探讨中华文明的精神传统和当代复兴、中国美学的传承和“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思考中国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强调人文教育、美育的迫切性。

  •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文化的流向——发展文化产业学论稿

    作者:向勇

    简介:本书作者力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种阶段性的学术总结,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范式。这里收录的文章既是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进人新常态之后的理论上的自觉回应,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意象生成——戏剧和电影的意象世界

    作者:顾春芳

    简介:本书主要研究戏剧和电影的意象生成,所选的三十余篇文章,既各自独立又内在统一,是对中国美学在当代艺术学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自觉和推进。

  •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影史纵横——中国电影史理论与批评

    作者:李道新

    简介:本书通过具体的电影史研究和电影批评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冷战电影与跨国电影,特别是对中外电影史学予以论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

    作者:陈旭光

    简介:本书较为全面地汇聚了作者在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批评方法、艺术史、艺术批评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多个艺术门类批评前沿实践的丰富内容​,展现出艺术理性思考的深度、艺术批评实践的力度,以及对“艺境无涯”境界的向往之情和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