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学基本问题及其规律探索
- 作 者:楚小庆
- 出版日期:2014-12-31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438-6
- 价 格:39元
本文简介
《艺术学基本问题及其规律探索》是一本关于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论著。从艺术的原始发生,到门类艺术特殊发展规律的梳理,再到艺术和当下社会现实之间的互为关系和相互影响,这是本书脉络的一条主线。本书从艺术学理论创新的当代文化意义论起,从艺术的原始发生,民俗民间艺术中有关艺术原理的探讨,到三代艺术特别是商代艺术风格中有关文化因素的分析,再到魏晋、六朝时期艺术创作理论的成熟、发展,及至两宋、元明时期审美文化的衍变,直至近代王国维“境界”论的 提出以及中国近现代审美体系的初步形成。对于西方的艺术史论研究,则是选取了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史论研究中的几个相对重要的节点,从艺术史研究中几个重要的人物如拉斐尔、马奈等的艺术创作的审美阐释与文化渊源问题,到艺术史研究中处于 关键地位例如的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再到形式分析方法对艺术史研究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探讨。对于当代全球化格局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发展的冲击和影响,则是选取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样式——中国戏曲艺术在当代面临的诸多问题 进行探讨,最后归结到艺术学理论在当下社会现实中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核心理论问题。
作者简介
楚小庆,男,汉族,1975年10月1日生,山东聊城人,现任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艺术百家》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副编审,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在学术团体兼任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深圳大学科技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目录
017/基于艺术发展规律视域的民族艺术传承研究
026/从物象到意象:民俗文化视野中的蝴蝶艺术形态
043/戏剧艺术的发生及其现代多元之路——从人类自我主体心理动因视角考察
062/商代艺术风格中有关东夷文化因素的分析
069/中国古琴艺术的基本范畴及其美学内涵
081/魏晋时期的社会发展与书法艺术创作
087/六朝“隐逸”的审美特质及其文化根源
100/谢赫“经营位置”对于中国山水画及画论的影响
112/南朝刘宋时期山水画空间理论的源起和发展
121/阳明心学的主体性思想和现代美学精神
131/王国维“境界”论的理论根源及其现代审美转换
139/“反植荷渠”艺术样式演变及其对中国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考略
151/西方拉斐尔前派风景绘画的艺术风格及其自然主义美学倾向
165/观者、立场与文化反思:马奈绘画创作中的图像阐释与哲学思考
179/18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创作审美取向与批评标准的嬗变
198/艺术史研究中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视角及其阐释
209/形式分析法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局限及其当代机遇
220/全球化格局与中国戏曲发展的若干问题
236/艺术学理论创新的文化意义
250/后记
凌继尧
自从艺术学理论升格为一级学科后,很多学者对它的学科建设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是,仅就艺术学理论本身研究艺术学理论,而未能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语境中研究它。楚小庆同志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缺憾,他不仅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本体问题,而且研究艺术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不仅研究艺术学理论在艺术学门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研究它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对艺术学理论作学理层面的研究,而且结合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作现实研究。
在这种研究中,楚小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艺术学理论的核心作用是两个字”引领”,即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这将艺术学理论的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由此,艺术学理论研究者的责任也更加巨大了。楚小庆同志对艺术学理论的引领作用作了深入的、科学的论证。当今时代需要艺术学理论引领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方向;艺术学理论引领文化发展最终立足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实现这种引领作用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现实。
“不通一艺莫谈艺”是朱光潜先生的一句经常被援引的名言。楚小庆同志在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对门类艺术学进行了研究。他曾经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后来又学习了艺术学理论,这对门类艺术学研究大有裨益。这部论文集中的另一部分内容就是研究门类艺术学的。楚小庆的门类艺术学研究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涉猎面广泛。从艺术门类上看,既有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戏曲戏剧艺术,又有古琴艺术、建筑艺术、民俗艺术。从地域看,既有中国的,又有西方的。从时间上看,既有商代、魏晋南北朝、宋明的,又有近代的。在从事这些研究时,楚小庆喜欢作形而上的思考,这从他的一些论文的题目也可以看出,例如《观者、立场与文化反思:马奈绘画创作中的图像阐释与哲学思考》《阳明心学的主体性思想和现代美学精神》《王国维”境界”论的理论根源及其现代审美转换》。
祝愿楚小庆同志在他的学术禀赋的滋润下,在我国艺术学的春天里,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
(凌继尧,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主任(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艺术学)评议组成员。)
王廷信
小庆是一位投入感很强的青年学者。我与他的结识是在2002年。当我踏入东南大学这所陌生的学校开始工作时,小庆作为张燕教授的高足,正在东大攻读硕士学位。而那个时段,小庆就住在我寓所对面的一座学生公寓,与我算是近邻。
从小庆和几位同学常来我家一道聊天,到我们一起在东大做学术活动,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小庆当年给我的印象是富有激情与活力,十分健谈、勤于思考。我们经常在一起因聊学术、聊古今中外的各种事情达到忘情的程度。有时候晚上聊饿了,我们就到成贤街的小店里吃点东西,兴致浓的时候还会喝点啤酒。我对东大的了解,在许多情况下是从他们几位年轻朋友口里得来的。也是因为有了他们,我才渐渐与东大这所我曾陌生的学校接近起来,慢慢融入这所学校,成为其中的真正一员。所以,直到今天,我都从心里感激像小庆、张波、雪松、晓霓、张顺以及学通信的陶胜、学管理的张涛等年轻朋友。如今,这些朋友多数都在高校工作,有的在事业单位或大企业工作,都从有些青涩的青年学子成长为富有成熟感的社会骨干了。
在这几位年轻朋友当中,小庆个头最高,性格也很有些山东汉子的生猛劲头。记得我们曾与东大的校团委书记、也是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的陆挺老师在东大联合组织过一次”大艺术论坛”,先后邀请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东大讲学,从专家的接送,到广告的制作,小庆和韩波两位同学出力最多。这两位同学的毛笔字都写得很好,每次都由他们加班加点书写广告,广为张贴。这两位同学漂亮的毛笔字对增强广告的观赏性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今,韩波在东大获得博士学位,在济南大学任教。小庆硕士毕业后前往《艺术百家》杂志社担任编辑,后来成长为常务副主编,目前正跟随我在东大攻读博士学位。
小庆的视野很开阔,思维也很敏捷。他这部书稿一共收录二十篇学术论文,涉猎范围之广、研究程度之深出乎我的意料。从宏观性的学科问题、学术问题,到富有考据特点的、伸向一个理论家或一个艺术家纵深处的理论或创作问题,都体现出小庆这些年学术功力的提升。作为小庆的朋友和老师,我深为他有这样的进步而自豪。
从学科体制上而言,艺术学理论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从1996年在中国开始设立到2011年成长为一个一级学科,经历了十四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有关该学科的设置与定位经常引起争论。小庆的文集有多篇文章都涉及这场争论以及学科的定位问题,并尝试用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方法探讨艺术问题。这种研究对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无疑起到了支撑作用。
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中,艺术学理论是一个跨门类的总领性学科,是从宏观层面来认识艺术总体规律的学科。小庆文集中的首篇论文就提到艺术学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仲呈祥老师曾在多个场合谈及,小庆的论文从学科背景、时代价值、当代文化建设需求、国家价值观体系构建等诸方面展开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仲呈祥老师的立场。当下关于民族艺术的传承问题,也是一个较难解决的理论问题。小庆在文集中也有文章专门探讨这个问题。尤其是他从时代变革的轨迹中较为充分地梳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指出传承民族艺术有助于加强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自信心;民族艺术既要接受世界的影响,又不能脱离传统的血脉;传承不是传统艺术的临摹和单纯的复制,而是传统艺术的不断更新和重建。这些观点都反映出一位富有责任心的青年学者对于民族传统艺术的审慎思考。
一位学者的成长离不开勤奋,更离不开思考。从小庆的这部文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勤奋精神和敏锐思维。在小庆的文集中,富有洞见的文章不在少数,读者通过阅读不难领会到这一点。
祝小庆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走稳走好,也期待他能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学者。
是为序。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
学校管乐团训练教...
作者:唐嘉宏简介:
-
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全国文艺界...
2022/10/18 -
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2022/06/21 -
推动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2/03/02 -
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年度工作表彰大会暨202...
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