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化企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直属出版机构
编务传真:85923000,行政传真:85923001
用户登录 中文 | English

学习强国

中国新文艺大系

中国文艺家

还不是会员?立即注册

关闭
首页>图书> 人文社科>正文
图书BOOKS
  •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点军卷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点军卷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点军卷

点军民俗是点军地域内薪火相传的民风、民约、民规、民法,不因某时某事某人而全部改变或消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扬、大发展、大繁荣”,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尤其是在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掘、抢救、保护的大繁荣、大发展,更是时不我待。
  • 作 者: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编纂委员会 了解作者详情
  • 出版日期:2014-11-28
  •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9212-2
  • 价 格:125元
在线购买 收 藏
图书详情

图书简介


《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含13部县卷本(宜都市卷、当阳市卷、枝江市卷、远安县卷、兴山县卷、秭归县卷、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卷、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卷、夷陵区卷、西陵区卷、伍家岗区卷、点军区卷、猇亭区卷),总计650多万字。

该民俗志丛书在思路创新、方案设计、编纂内容和体例上体现了新时期地方民俗志的特点和要求,具有独创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民俗志。该民俗志内容详实、资料丰富,大量采用了田野调查资料,编写体例完备。在编纂人员构成上,编纂队伍由编纂委员会、各县卷本编纂专班、市评审委员会三部分组成。编写者多为当地民俗学者、民俗专家以及民俗学科研单位专业人员担任。


《中国民俗志·湖北点军卷》序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座落于三峡门户的宜昌市点军区,秀山丽水,峰峦叠嶂,为水陆咽喉,包纳百流之象。自古以来形成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她与巴楚文化交流与融合、兼蓄并收,博采众长,形成了独特的点军民俗风情。


由于地理特殊,先祖们在“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镇荆襄一方之局”的三峡门户,水、陆“川鄂咽喉”之荆门山沿江和点军古蜀道起点孝子岩定居,开荒垦地种植农桑。后有齐鲁、安徽、江西等地的千年内迁,纷纷占据古蜀道边和溪河两岸边。来自不同流域、不同宗族的汉民汇集成点军民俗风情的始创者、交流者和传承者。内容涉及农业生产、林木采伐、畜禽家养、活鱼捕捞、纺线织布、养蚕缫丝、盘枪狩猎到起屋造船、熬糖、煮酒、打榨、下粉、烧制砖瓦、兴祠办学、治病求药等不一而足,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统一的、共识的点军民俗。


点军民俗是点军地域内薪火相传的民风、民约、民规、民法,不因某时某事某人而全部改变或消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扬、大发展、大繁荣”,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尤其是在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发掘、抢救、保护的大繁荣、大发展,更是时不我待。


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行为的规范。《中国民俗志·湖北点军卷》的编纂是对点军民俗文化的发掘、抢救、传承、保护的重要措施。搜集、采编、整理、甄别、取用民俗资料的工作异常地艰辛。藏俗于民的民俗,大多为口传心记,见诸文字、方志和书籍的少之又少,有些看起来像民俗的文字往往与点军民俗南辕北辙。抢救和保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以文体卷本方式定格点军民俗,功在当代,利及千秋,更是践行党的宗旨和路线的有效措施与行动。


编纂《中国民俗志·湖北点军卷》旨在存史、资治、传承民俗文化,是点军文化事业上的一大盛事,将在点军这片土地上激起敬畏文化、尊重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的热潮。让点军人知晓点军的民俗,重续点军民间智慧与文化,为宜昌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中共点军区委书记 吴康年
点军区人民政府区长 胡志莉
2014年10月


点击查看《中国民俗志•湖北宜昌市卷》其他卷本介绍:


相关推荐